“文能提笔安天下,武能上马定乾坤。”
在1300年的科举史上,文科状元家喻户晓,但你知道武状元要经历怎样的“地狱级”考验吗?
▶ 唐朝:女皇武则天首创“体育特招生”
公元702年,武则天为对抗关陇军事贵族,开创武举制度。
⚔️ 硬核科目:
- 拉硬弓(需开180斤强弓)
- 举石狮(唐代“举重”考的是扛起衙门石狮)
- 骑射(百米外射中铜钱方孔)
冷知识: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,当年武举成绩只是“异等”(相当于及格线),却成为史上最成功“武举生”!
一、宋代:武举人必须“文武双修”
展开剩余72%赵匡胤“杯酒释兵权”后定下规矩:
笔试考《孙子兵法》,要求默写并解析战例
实战考“百步穿杨”,箭靶从静止改为移动靶
最卷考场:宋仁宗亲自监考,考生要先通过“御前骑射”才能进入下一轮,淘汰率高达80%!
---
二、明清:武举的“鄙视链”
▶ 明代奇葩规则:
先考《武经七书》笔试,不及格者直接淘汰——导致许多肌肉猛男连夜背诵兵法!
▶ 清代终极挑战:
- 拉三力弓(约300斤拉力)
- 舞120斤大刀(需完成“脑后花刀”等高难度动作)
- 笔试默写《纪效新书》(戚继光著)
讽刺现实:
尽管满清尚武,但武状元最高只授正三品,而文状元起步就是从六品翰林!
三、史上唯一“双料状元”的传奇
唐代郑冠创下空前绝后纪录:
823年中文状元(诗赋满分)
⚔️ 828年再夺武状元(策论、骑射双第一)
但更多武举人的结局是:
✅ 中举后当个九品守备
❌ 被文官集团嘲讽为“莽夫”
被迫再考文科求晋升(如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)
---
四、武举消亡的深层原因
1️⃣ 重文轻武:宋朝后文官地位碾压武将
2️⃣ 技术淘汰:火器兴起让弓马功夫失去价值
3️⃣ 身份歧视:清代武状元最高官职竟不如文举三甲
历史的叹息:
1901年,清廷废除武举时,西方军校已开设坦克战术课程。这个延续1200年的制度,最终败给了时代。
互动话题:
如果现代高考加考“体育实战”,你觉得哪项运动最适合?
(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的“武举方案”!)
发布于:重庆市